关于食品乳化剂,你了解吗?
乳化剂作为一类食品添加剂,在食品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它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食品工业中的需求量约占添加剂的50%。基于其表面活性性质和与食品组分的相互作用,乳化剂不仅在各种原料混合、融合等一系列加工过程中起乳化、分散、润滑和稳定等作用,而且还可以改进和提高食品的品质和稳定性。比如,它可以使食品舌感润滑、保持质感,还被用作蛋糕的起泡剂、豆腐的消泡剂等。在面包生产中,乳化剂可以保护淀粉粒,防止老化,从而使面包食感得到改良,并在防氧化、抗菌和品质等方面得到改善。 乳化剂的种类繁多,天然乳化剂有卵磷脂、皂素、蛋白质分解物等;人工合成的则有脂肪酸甘油酯、脂肪酸蔗糖酯等。乳化剂不只是单一物质,为了各种用途及相乘效果,也有各种混合乳化剂,其特性以和HLB值(亲水、亲油性), 表示,亲水基为0时,HLB值为0,而亲水基100%时,HLB值为20[2]。据统计,现代食品乳化剂有136种,我国允许使用的乳化剂有29种,用量很大的依次为:分子蒸馏单甘酯、蔗糖酯、大豆磷脂。 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,既有亲水基团,又有亲油基团,两者分别处于两端,形成不对称的分子结构。可将两种不溶物质“吸附”在一起。 1 液体物料中的乳化原理 在两种不相混合的液体中(如油和水),乳化剂分子能吸附于液体界面上,并定向排列,亲水基团指向水相,疏水基团指向油相,通过乳化剂的“架桥”作用,使水和油两相紧密地融合在一起。 2 固体物料中的乳化原理 乳化剂与食品中的蛋白质、淀粉、脂类作用,改善食品结构。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的醛、酮或多羟基醛、酮的缩合物。由于单糖及配糖链的结构特性,故碳水化合物能够形成亲水和疏水区域,因此,乳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有两种,即通过氢键产生的亲水相互作用及由疏水键产生的疏水相互作用。借助氢键的形成,乳化剂可加成在支链淀粉的外部分枝上,形成支链淀粉——乳化剂复合体。单糖或低聚糖有良好的水溶性,没有疏水层,因此与乳化剂不发生疏水作用。而高分子多糖则不然,它与乳化剂发生疏水作用。 在食品工业中,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乳化,其不仅能提高食品质量,延长食品储藏期,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,而且还可以防止食品变质,便于食品的加工和保鲜,有助于新型食品的开发。目前,乳化剂在食品工业的需要量约占食品添加剂总量的1/2,在食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。
食品乳化剂的应用
由于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,而且在人体消化过程中可被分解为脂肪酸和多元醇,从而被人体吸收或排出体外,对人体无害,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。随着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应用,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表面活性生物物质产品并用于食品生产,例如,从非生物蛋白中获得的蛋白基表面活性剂、蛋白水解产物和蛋白质衍生物等。